2025 年 7 月 7 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科普+思政” 暑期实践团队 “科普红潮涌,凝心筑梦行”,走进江苏省徐州市房村镇房村党群中心,开展了一场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宣讲活动。此次活动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为核心,深耕徐州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生活常识普及、科技原理讲解与前沿科技展示,借助互动体验、实操演示、专题讲解等形式,让村民在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触摸科技发展的脉搏。刚步入房村镇房村党群中心,村民们便被实践队员的热情与活动现场的热烈氛围所感染。

队员们引导村民有序入座后,迅速完成宣讲前的最后准备工作。随着活动正式启动,团队成员丁政以主讲人的身份,带领大家开启了一场串联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的 “探索之旅”。“徐州有着 6000 余年文明史,从楚汉争霸的彭城之战到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淮海战役,这座城市的地理战略价值贯穿古今;作为‘九朝帝王徐州籍’的文化胜地,这里更是人才辈出。” 丁政用通俗的语言搭配生动的肢体动作,将原本略显枯燥的历史讲得鲜活立体,村民们听得专注入神。在历史脉络讲解之后,丁政把目光投向传统文化,以 “龙抬头” 民俗为切入点,结合 PPT 图文展开系统解读。从祭祀祈福的传统仪轨,到舞龙表演里的集体协作智慧,再到民俗背后 “天人合一” 的生态哲学,都被一一呈现。他特别强调,这类民俗是维系乡村情感的重要纽带,村民们在熟悉的文化场景中,既能重温传统魅力,又能从协作表演中感悟奋勇向前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恰与红色文化中 “众志成城” 的理念相呼应。“民俗里藏着大家对生活的期待,” 丁政说,仪式中的祈福许愿,其实是对未来的积极向往,能让村民增强生活信心与归属感。在讲解淮海战役历史时,团队准备的图文资料成了现场焦点。孙梓瑜打开平板,调出 PPT 里的战场示意图与历史照片,手指滑动间,她先指向一张泛黄的老地图:“大家看这里,是当年碾庄战斗的关键阵地。” 随后切换到标注着战壕走向、武器摆放位置的示意图,又展示了记录战斗场景的历史照片,“从这些图里能清楚看到士兵的冲锋路线,当时战士们就是从这里奋勇向前的。” 她边指点边讲解,一张张图片配合生动的描述,让村民仿佛身临其境般重温了当年的历史。随后,丁政又介绍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从战场复原的 “回望” 到科技惠民的 “前瞻”,让村民感受到科技不仅有精度,更有温度。“这种温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红色理念是相通的。” 他的话让不少村民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浓厚兴趣。活动中设置的互动问答与采访环节,进一步点燃了现场气氛。“知道‘龙抬头’为什么在二月二吗?”“3D 技术还能用到生活里哪些地方?” 面对这些问题,村民们踊跃举手作答,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学习热情被不断激发。活动尾声,队员们梳理了当天内容,鼓励村民多了解文化与科技知识。“乡村是文化传承的根,也是科技落地的土壤。” 队员们说,“文化 + 科技 + 乡村” 的融合,未来大有可为, 既要从徐州民俗里挖科学智慧,也要把实用科技引进乡村,让科普真正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双重动力。这场实践活动,以 “接地气” 的方式架起了文化与科技的桥梁。正如队员们所说,他们希望用实际行动让红色文化更鲜活,让科学知识更易懂,在乡村土地上播下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种子。(注:文中图片为实践团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