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赴鼓楼社区“科普+红色教育”志愿服务队在滁州市鼓楼社区开展学业指导课程。此次课程内容丰富多元,涵盖作文基本技巧提升、皖东党史宣讲、编程初体验等核心板块,志愿者们通过技巧阐释、事例讲解、实操体验等多样化指导手段,全方位助力孩子们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显著增强各学科能力,为社区青少年成长注入新动力。
精准教学筑牢作文根基
在日常写作学习中,不少学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立意模糊不清,选材平淡零散,内容缺乏亮点与逻辑等。针对这些写作痛点,7月14日,志愿者丁慧宁精心筹备并开设了专项写作课程,将提升学生的立意与选材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
课程内容设计系统且贴近学生实际,从定中心的重要性入手,详细讲解确定中心的关键要点,还传授了通过题干分析、生活联想、素材提炼等实用的基本方法。课堂上,丁慧宁结合《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中以牛人为何而牛为中心的经典案例,具体讲解如何围绕中心筛选素材,同时设置了《我的老师》为主题写作练习环节,让学生现场运用所学方法构思立意与选材,志愿者在旁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图片志愿者丁慧宁为孩子们讲解选材案例。翁儒杰 供图
系统教学后,学生不仅掌握了立意和选材的理论方法,还能灵活运用于写作。课后反馈显示,95%的学生完全理解并能说出确定中心的三个要点,75%能熟练构思写作,作文整体性、表达效果显著提升,中心明确、素材鲜活、情感真挚。
红色宣讲厚植家国情怀
当前,部分学生存在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缺乏系统认知,尤其对家乡地域内党的伟大实践了解甚少的情况,难以深刻体会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对此,7月15日,志愿者蒋康以皖东大地上的红色印记为主题开展了党史宣讲活动,围绕历史上的滁州城、皖东的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重要维度,系统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皖东地区与党紧密相连的历史脉络。
宣讲中,蒋康生动讲述了滁州城作为江淮地区战略要地在党史中的重要地位,细致阐述皖东革命火种如何在早期共产党人的秘密活动中孕育,又如何在群众中广泛传播;深入讲解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皖东军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破袭战等抗日斗争的英勇事迹;详细介绍解放战争时期,党在皖东地区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推动解放进程的具体实践,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让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
图片志愿者蒋康为孩子们讲解历史真实案例。翁儒杰 供图
这堂党史课以家乡红色故事为载体,让学生直观了解党在皖东的奋斗历程与贡献。课程有效填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空白,深化了历史认知,帮助他们从身边历史中感悟党的伟大。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厚植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怀,推动他们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树立正确历史观与价值观,主动肩负起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
编程
在数字化时代,编程能力已成为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为从小培养学生编程兴趣,提升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7月16日,志愿者徐成露特别开设了编程初体验课程,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
课程内容由浅入深,从 C 语言的起源讲起,介绍其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再到 C 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如变量、顺序结构等,以及基础运算法则在程序中的应用。课堂上,徐成露通过趣味动画演示程序运行过程,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编程逻辑,还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代码片段修改练习,让抽象的编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图片志愿者徐成露为孩子们介绍C语言。翁儒杰 供图
这堂编程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技种子,不仅点燃了他们对编程的浓厚好奇与兴趣,课后仍围着志愿者追问编程问题,更在学习中逐步启蒙编程思维,让他们学会用逻辑分析问题、按步骤拆解任务。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探索编程世界、学习科技知识筑牢基础。
图为孩子们与志愿者的合影。翁儒杰 供图
此次志愿服务课程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满满收获中圆满落幕。从写作能力提升、皖东党史认知深化到编程兴趣启蒙,每门课程都为成长添彩。志愿者以专业知识与真诚付出,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的学习难题,更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学习、传承红色精神、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这场活动既是知识传递,更是精神滋养,为社区青少年成长注入了温暖持久的力量。(通讯员 裴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