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普及书法艺术,2024年7月14日上午,七彩青春,阳光“童”行志愿服务队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出心裁的书法课,此次课程旨在通过讲授书法艺术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图为志愿者老师衡怡宁讲解课程

图为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互动
提及文字演变以及分类,志愿者老师衡怡宁从仓颉造字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有趣的象形文字栩栩如生地讲述着载歌载舞的古早生活, 也在绘声绘色地倾诉着历史的变迁。志愿者应用自身所学,将富有内涵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趣味语言,讲解了文字的演变过程。新杭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课堂上此起彼伏的回应声是对志愿者老师们的肯定,亦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志愿者还结合了宣城当地文房四宝文化,讲解了宣纸的制作过程。最后,支教者老师从毛笔的握笔姿势讲起,逐步深入到简单的横竖撇捺的运笔方法,并且分发了毛笔、宣纸和墨水,鼓励他们亲身体验书写的乐趣。

图为志愿者老师衡怡宁教授运笔方法

图为学生认真练习行笔
在书法练习时,墨水浸染了学生们的小手,汗水与墨水的交融写出了夏天的故事。授课老师衡怡宁将一根根歪斜的毛笔摆正,教他们毛笔是如何正确拿放的,一次次的教学与纠正彰显了中国文化背后蕴含的坚韧精神。烈日炎炎,热情正盛,横平竖直的文字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得活跃了起来,一张张书法作品产出时,伴随的是学生们夏日肆意的笑容。“老师,这个我不会写,你可以教教我吗?”“老师,你看我这个写得好看吗?”……支教的意义大抵如此,是老师的无私奉献、是孩子的虚心求学、是所有人的共同进步。

图为学生们研讨交流书写经验
许多学生表示,通过这次课程,他们不仅爱上了书法,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表示,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份宁静与平衡。
在此次书法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毛笔书法的技巧,还培养了专注力、悟性和艺术欣赏的能力。课程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们毛笔书法的技能,更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志愿者们告诉学生们,书法是一种内外兼修的修行。在追求书法的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培养内在的美和气质。相信通过这次毛笔课程的熏陶,学生们将在艺术的指引下,走向自己理想的彼岸。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此番话激励着每一位队员在志愿服务道路上坚守初心,弘扬正能量。
作者:衡怡宁
图摄:王梓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