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社区儿童的暑期生活,播撒求知的种子,7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精心策划并走进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健康路社区,成功开展了一场以“文化传承启智、创意实践赋能、历史情怀浸润”为主线的沉浸式公益教学活动。活动聚焦寓教于乐,通过精心设计的多元化、互动性课程,成功架起了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孩童之间的知识桥梁,不仅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更收获了社区家长的高度评价,为探索社区教育创新模式提供了生动而富有价值的实践样本。
晨光启智:诗画交融,点燃求知火花
当夏日的晨光洒满亭湖区先锋街道健康路社区,活动室内早已坐满了翘首以盼的孩子。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的青年志愿者们,以一场精心设计的文化之旅开启了当日的活动。他们并非单向灌输,而是以“李白诗歌赏析”为起点,用鲜活的故事勾勒出诗仙“仗剑去国”的胸襟与传奇。孩子们沉浸其中,争相提问,课堂氛围热烈。一位小朋友在互动后感慨:“诗里的世界,比图画书还生动!”志愿者顺势引导,将课堂巧妙过渡至绘本《井底之蛙》。色彩跃动的画面甫一呈现,便牢牢抓住了所有视线。面对孩子们“青蛙为何不跳出深井”的天真疑问,志愿者并未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他们化身“小探险家”,在对话与想象中自主寻觅故事的深意。知识探索的种子一旦播下,便需游戏之泉的浇灌。随后的“抢板凳”与“逢7必过”环节,让活动室瞬间化为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在奔跑跳跃中释放天性,更在紧张刺激的数字接力中锻炼了思维与反应。当一个小男孩敏捷地跳过数字“14”并兴奋高举双手时,乘法口诀已悄然融入快乐的记忆。
午后创想:妙笔生花,实践启迪智慧
午后时光,属于想象力的翅膀恣意舒展。在创意绘画环节,志愿者虽展示了小猫与冰淇淋的示例,但孩子们笔下流淌的却是无拘无束的奇思妙想:微笑的小猫、彩虹色的甜筒……这令志愿者们深刻反思:守护童真,远比传授“标准”技法更为珍贵。而在作业辅导中,个性化的教学智慧处处闪光。面对除法难题,志愿者信手拈来糖果作为教具,抽象的数学概念瞬间变得触手可及。“原来数学也能像游戏一样好玩!”孩子眼中困惑的阴霾被顿悟的亮光驱散。语文辅导则上演了一场“寻虫记”——为了体味课文《夏夜多美》的意境,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草丛,寻觅真实的萤火微光。当那一点灵动的绿意倏忽闪现,课文中的文字仿佛被点亮,孩子们在日记本上郑重记录下这个充满发现的夏日黄昏。
情怀浸润:回望征途,星火照亮未来
历史情怀的培育亦润物无声。志愿者以“回首长征路”为主题,通过饱含深情的讲述和互动问答,将红军长征的壮阔史诗娓娓道来。孩子们深受感染,纷纷拿起画笔描绘心中的长征图景。一位女孩在画作中细腻勾勒“红军翻越雪山”的场景,并动情分享:“他们的故事,比任何冒险都更勇敢!”活动尾声,志愿者更是匠心独运地将作文任务设计成一场“夏日寻宝”。孩子们在社区里兴致盎然地搜寻“夏天印记”。一位男孩高举着西瓜皮满载而归,以此为灵感,洋洋洒洒写下三页作文,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生命循环与珍惜的感悟。
夕照情深:收获成长,期许明日希望
夕阳为活动室镀上温暖的金边,也到了依依惜别的时刻。孩子们将精心绘制的图画和贴纸塞到志愿者手中,纯真的谢意不言而喻。整日活动中,志愿者们始终以耐心为舟,以故事和互动为桨,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航行,在主动探索中点燃持久的学习热情。正如家长王女士所言:“孩子回家后还在兴奋地讨论李白和长征,这样鲜活的教学方式真正走进了他们心里。”此次“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行动,不仅为健康路社区的孩子们编织了一段色彩斑斓、充满“小确幸”的暑期记忆,更以其创新多元的教育实践,为社区教育模式的优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青年学子们用智慧与热情播撒的求知火种,必将在更多童心中生根发芽,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
(通讯员 沈轶凡)

图为志愿者在教学《井底之蛙》。大学生网报通讯员沈轶凡供图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合影。大学生网报通讯员沈轶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