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运河水脉连心脉,千籽同根一家亲——“石榴花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常州武进区雪堰镇城西回民村,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暑期实践研学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发展现状,探寻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融合之道。
城西回民村是苏南地区唯一的回、汉民族聚居村,回民迁居历史可追溯至700多年前。多年来,村子在民族团结与乡村建设方面成果斐然,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生态村”“中国宜居美丽村庄”等诸多荣誉称号。2024年,该村还成功创建省级“红石榴家园”。
实践团首站探访城西民族村史馆,馆内史料与实物系统呈现了村庄的历史变迁:从早年回民迁徙定居,到与汉族乡亲携手开垦山田、共护家园,一个个鲜活故事勾勒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生活图景。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在老照片与民俗展品前驻足,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是发展的根与魂”——正是这份同心协力,为城西回民村的乡村振兴筑牢了精神基石。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村史馆
离开村史馆,实践团来到土播营数字农旅园,负责人徐田详解了“互联网+农文旅”的振兴路径。这座占地35亩、被水系环绕的园区,以土拨鼠IP为核心,构建起“数字电商+技术培训+场景改造”的产业生态:800亩荒山散养的生态鸡、桃园里的前置直播间、土拨鼠土灶烹制的特色鸡煲,通过直播引流走向全国;针对从事农产品和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电商培训,让水蜜桃、翠冠梨等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溪水边的DIY船竞赛等互动场景,更让乡村成为“可体验、可传播”的网红地。
图为团队成员在土播营数字农旅园合影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徐田
“农旅园优先雇佣本村村民,光桃子采摘季就带动多家多户增收。”徐田的介绍让成员们看到:数字技术不仅赋能产业,更让民族团结有了坚实的经济支撑——回汉村民在直播间搭档带货、在果园共同劳作,增收路上的互助协作,让民族情谊在实干中愈发深厚。
实践团最后来到村里的果园,正值桃梨丰收,回汉村民们挎着果篮穿梭林间,采摘、分拣、装箱一气呵成,笑语声里满是丰收的喜悦。“以前桃子熟了愁销路,现在靠直播订单排到月底,收入比往年翻了番!”城西回民村村民的话,道出了产业升级带来的实惠。
图为团队成员走进梨园
从村史馆里的历史记忆,到农旅园的创新实践,再到田间地头的丰收场景,“石榴花开”实践团深刻感受到:城西回民村的振兴密码,正是将民族团结的“软实力”与产业创新的“硬支撑”紧密结合。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言:“这里的每一颗果实、每一次直播、每一张笑脸,都在讲述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故事,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民族团结样本’。”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此次城西回民村调研之行,“石榴花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民族团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而乡村振兴又为民族团结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数字农旅等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今后,“石榴花开”实践团将继续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为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