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江南文脉长河,寻非遗匠心微光。7月20日,根系计划团队“2025最忆是杭州・探江南文化奥秘”系列课程——《一扇一城,百年风云》在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如期开展。陈晨曦带领小朋友们轻执扇柄,穿越百年时光,在竹丝木骨间触摸王星记扇的传世匠心,于墨香扇影中体悟江南文化的温润底蕴。课堂上笑语与扇风交织,童趣共古韵齐辉,家长们的欣慰与认可,让这场文化之约更显温情。
王星记扇,这枚镌刻着杭州记忆的“扇中瑰宝”,自清朝创立以来便以“精工出细活,料好夺天工”的初心,在时光里晕染出独有的风华。课程以一场“扇文化小分队”的集结拉开序幕,陈晨曦问道:“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秘亚运会送给各国来宾的‘文化使者’,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吗?”当“王星记扇”的答案从小朋友们口中蹦出时,她顺势展开话题,以扇的发展故事为脉络,串联起王星记扇的岁月流转。小朋友们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仿佛已闻到扇间飘来的百年檀香。
随着一张张老照片在屏幕上展开,陈晨曦娓娓道来:“清朝时有位出身制扇世家的手艺人叫王星斋,他与妻子在杭州扇子巷开的小作坊,就是王星记的起点。”她又讲黑纸扇是如何“雨淋不透、日晒不裂”,讲檀香扇是如何 “一扇生香,百年不散”;讲战乱时匠人们护持工具以保技艺不失,也讲当下新匠人添绘卡通图案赋老扇以新趣。小朋友们托着下巴听,仿佛看见百年前的作坊里,竹屑纷飞,墨香袅袅,稚嫩的惊叹里藏着对传统焕新精神的好奇。
扇面方寸间,自有万千气象。通过视频,孩子们学习到雕刻、烙画、泥金等工艺,看着画面里匠人们指尖流转的巧思也忍不住伸手比划。素白扇面与画笔被送到孩子们手中,孩子们有的以彩笔再现“三潭印月”,让西湖景致凝于扇间;有的模仿烫花技法,勾勒出灵动纹样;还有的画下想象中的扇庄,笔触里满是对匠心的懵懂敬意。当孩子们举着亲手绘制的扇面合影时,扇骨轻摇,似在诉说跨越百年的约定。那些藏在扇底的坚守与创新,正悄悄在他们心底扎根。
总结展望:
这场与王星记扇文化肌理的邂逅,让文化根脉在童心土壤里扎下新的细根。孩子们指尖的温度焐热了百年工艺,笔下的想象为传统注入了鲜活气息。那些藏在扇骨里的坚持、扇面中的诗意、创新里的勇气,恰是根系计划团队希望播撒的种子——让传统文化不只停留在故事里,更能流转于孩童指尖。未来,根系计划团队将继续深耕文化沃土,让更多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精品课程如春苗破土而出,吸引更广泛的青少年亲近乡土传统、感悟文化精髓,为传承民族记忆、厚植文化自信贡献力量。(通讯员:宋沐甜、盛开妍、曹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