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高唐老豆腐这一地方特色美食的传承现状,提升市民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弘扬地方特色民俗文化,6月30日,化学化工学院青禾志愿服务队于聊城市人民公园组织开展“青禾润心田,志愿谱新篇”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以实践行动助力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活动前期,志愿服务队围绕高唐老豆腐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及文化价值开展了系统性资料搜集工作,通过研读《高唐县饮食文化志》《聊城民俗大全》等文献,梳理出该美食自清代道光年间形成以来的发展脉络,为活动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活动伊始,志愿服务队成员前往孟记高唐老豆腐传承店进行实地探访。该店为当地知名老字号,传承谱系清晰,技艺保留完整。在传承人孟氏的引导下,队员们系统观摩了老豆腐的全流程制作工艺。孟氏从选豆标准切入,详细说明需选用本地当年产白皮黄豆,要求颗粒饱满、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泡豆环节需严格控制水温及时长,以豆粒轻捏即碎为度;磨浆需经三次研磨、两次过滤,确保豆浆细度达到80目以上;点卤环节作为核心技艺,需根据豆浆浓度精确控制盐卤用量,并配合特定搅拌手法,使豆浆在15分钟内完成凝固。整个过程中,队员们通过视频记录、参数笔记等方式,详细留存了各环节关键数据,对“看似寻常,实则精微”的传统工艺形成了直观认知。

图为志愿者与孟记高唐老豆腐商家进行学习沟通。
实地探访后,志愿服务队结合前期文献研究与现场观察结果,设计了结构化调研问卷。问卷涵盖四个维度:基础认知、文化认同、传承态度、推广建议,共计23个问题。调研阶段,志愿服务队在聊城市人民公园及周边区域开展随机抽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95%。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同步开展文化宣讲,通过展示工艺流程图等方式,向受访者普及老豆腐的历史价值与技艺特点。
数据统计显示,本次调研成果具有显著参考价值:在认知层面,81.58%的受访者食用过高唐老豆腐,其中23.68%保持每周1-2次的食用频率,表明其具备广泛群众基础;在文化认同层面,68.42%的受访者愿意向外地亲友推荐,体现较强的地方文化自信;在传承层面,73.68%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技艺复杂导致年轻人传承意愿低,反映出传承面临的核心困境。针对此,87.37%的受访者支持通过短视频传播、进校园展示等创新方式进行推广。活动总结阶段,志愿服务队形成专项调研报告,提出三项建设性意见:一是建立“老豆腐技艺数据库”,系统整理各传承人的工艺参数,形成标准化传承手册;二是打造“线上+线下”传播矩阵,线上制作工艺解析系列短视频,线下在社区、学校开展技艺体验工作坊;三是推动“传统+现代”融合创新,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开发便携包装产品及新式口味,适应年轻消费群体需求。

图为志愿者进行线下调查问卷的发放。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对高唐老豆腐文化价值的认知,更搭建起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的桥梁。活动形成的量化数据与实践建议,为传统美食的现代传承提供了扎实支撑,既守护了技艺精髓,又探索了创新路径。同时,青年学生的深度参与,既提升了其文化保护意识,也为传承队伍注入了青春力量,为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