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生动轨迹,亲身感受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碰撞出的独特火花,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凉山“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深切关注与探索热情,于7月14日前往四川绵阳北川永昌机场,开启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社会调研。
在永昌机场,实践队在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了解到通用航空基地的多元运营模式。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通航枢纽,机场采用“有人机与无人机错开飞行”的管理机制,既保障了飞行安全,又为无人机测试、应急演练等提供了广阔空间。期间,有对飞行感兴趣的青少年前来参观体验,机场负责人介绍道:“我们不仅进行培训飞行教员,还面向青少年开展航空科普,让更多人触摸蓝天梦想。”


在航空文化展厅,中国军机的发展历程以图文与模型生动呈现。墙上“航空报国、航空强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令队员们肃然起敬。通过讲解,队员们重温“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壮阔人生——他于1909年自制飞机并首飞成功,其“苟无成,毋宁死”的誓言让在场学子深受震撼。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一位队员操作塞斯纳172飞行模拟器,从起飞、巡航到降落,亲身体验飞行员视角。机场负责人表示,此类体验旨在激发青年对航空的兴趣,“未来国产大飞机的蓝天征程,需要更多年轻人接续奋斗”。

随后,实践队转访北川通航展示中心。讲解员由开场影片引入主题,从“新城崛起”板块讲起,详细介绍了北川如何以永昌机场为支点,打造“天空之城”产业规划,吸引航空培训、飞机制造等企业入驻。展区内,航空模型、地方特色“五个一”等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推动文旅融合。

在元宇宙沉浸区中,队员们戴上3D眼镜体验飞跃北川模拟影片。影片开篇打开飞机舱门,与现实中的永昌机场跑道完美衔接,引来阵阵惊叹。队员以第一视角游览药王谷,禹王桥等地。此次沉浸式体验,既展示了航空魅力,又传播了羌族文化,是文旅融合的典范。

此次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沉浸式触摸到北川航空领域从蹒跚起步到振翅高飞的发展脉络,更在每一次与航空从业者的深度对话、每一次见证机场设施的迭代升级中,厚植了大家对民族地区产业振兴的责任感。正如永昌机场的跑道在晨曦中不断延展,一头连着日新月异的航空事业,一头通向广袤乡村的发展沃土,青年学子的实践脚步也将循着这份初心,继续深入千村万寨的田间地头与产业一线。他们将以专业知识为笔、以实地调研为墨,在民族地区发展的蓝图上,续写产业融合、民生改善的壮美篇章,让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供图供稿丨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凉山“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队 贾欣怡 刘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