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小树苗志愿实践队兵分多路深入社区,围绕历史文化、科学探索与环保实践三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教学,为孩子们带来知识与乐趣并存的假期课堂。
货币历史与科学泡泡:三潭社区的双主题探索 在武汉市江夏区三潭社区,实践队以“货币的历史和科学泡泡的张力”为核心打造科普盛宴。货币板块中,队员们通过图文展板和仿制贝币、刀币等实物模型,系统梳理从原始社会到数字时代的货币演变脉络。“货币小剧场”环节里,志愿者化身古代商人与现代收银员,模拟物物交换、金属货币交易等场景,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理解货币对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泡泡实验则成为全场焦点:特制溶液调配的泡泡液在环形工具下形成巨型泡泡,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孩子们亲手操作时,不仅观察到泡泡表面的张力现象,还通过队员讲解了解到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抽象的科学原理在趣味体验中变得通俗易懂。
牛奶盒重生计划:文苑社区的环保创意课 同日,文苑社区托管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牛奶盒的回收》环保课正在进行。志愿者以动画视频展示牛奶盒“从树浆到包装”的全生命周期,对比随意丢弃与回收利用的环境影响,直观传递“减量化、再利用”理念。实践环节中,清洗干净的牛奶盒经孩子们裁剪、折叠、彩纸装饰,摇身变为收纳盒、笔筒甚至迷你“棒球帽”模型。四年级学生小林兴奋地展示作品:“原来废品也能变宝贝,我要回家教妈妈做!”志愿者还现场演示牛奶盒拆解分类技巧,鼓励孩子们将环保行动延伸到家庭生活。
毛细作用探秘:解锁生活中的科学密码 三潭社区的另一课堂聚焦“毛细作用在生活之中”主题。队员们从毛巾吸水、粉笔吸墨等日常现象切入,用“彩色水搬家”实验揭开科学原理——将纸巾两端分别浸入不同颜色的水中,孩子们亲眼见证水分沿纸巾纤维“爬升”并混合出渐变色彩,现场惊呼“水在爬山!”互动问答环节,“花盆底孔为何不漏水”“植物如何喝到地下的水”等问题接连涌现,队员们结合土壤保水、植物根系结构等知识耐心解答,引导孩子们建立“生活即科学”的认知框架。
此次多社区联动服务,小树苗实践队以历史启蒙扎根文化自信,以科学实验激发探索精神,以环保实践培育责任意识。通过“讲解+演示+实操”的立体教学模式,不仅让知识传递更具感染力,更展现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助力成长的责任担当。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耕社区需求,用多元化活动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更多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