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上午9时,碳净工坊团队成员王紫涵一行前往辽宁省朝阳市金达钛业有限公司,开启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调研。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金达钛业在绿色生产与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探索备受关注——本次调研正是以其实践为样本,深入挖掘工业企业碳中和落地经验,为相关领域研究积累一线数据。金达钛业负责人王俊华携技术团队全程接待并细致讲解。
调研首站聚焦海绵钛分厂。王俊华指着车间内的新型设备介绍:“通过替换为节能型还原炉,单吨产品能耗直接降低20%;再加上配套的余热回收装置,生产中产生的高温烟气能转化为车间供暖热能,单这两项技术,每年就能节约标准煤500吨以上。”在镁电解分厂,技术升级的成效同样直观:采用新型电极材料的电解槽将电流效率提升至92%,较传统设备减少15%的电能损耗。实时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改造后该分厂月均耗电量比此前降低8.3万度,相当于减少约50吨碳排放。
氯化分厂的尾气处理系统成为调研团重点考察对象。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这套自主研发装置的三级净化流程:先通过冷凝技术回收氯气循环用于生产,再对剩余气体进行化学中和,最终使有害气体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5mg/m³以下——这一指标不仅远优于30mg/m³的国家行业标准,更实现年减排有害气体约200吨。
在企业数字化管理中心,电子屏上实时刷新的能耗曲线、设备效率等数据链引发团队热议。王俊华表示,该平台能精准锁定高耗能环节:“比如去年通过分析数据优化生产调度,公司整体能耗同比下降6.7%,相当于年减碳超千吨。”这种“技术改造+数据驱动”的双轮模式,让减碳从“被动达标”转向“主动优化”。
此次调研让团队系统掌握了金达钛业从生产端到管理端的全链条低碳举措。其将环保技术创新与数字化管理深度融合的路径,不仅为同类工业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范本,收集的能耗数据、技术参数更成为团队后续研究的实证依据。正如团队成员所言:“一线实践案例为产学研合作搭建了桥梁,也为破解工业减排共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