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播天文知识,激发公众对宇宙探索的热情,7月24日,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暑期实践团精心策划并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青年志愿服务队
开展了一场集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望远镜体验与互动调研于一体的天文科普实践活动,为参与者搭建起通往宇宙奥秘的桥梁。
理论开篇:气球与宇宙,解码哈勃定律

活动伊始,实践团以“气球与宇宙、哈勃定律”为主题开启理论授课。成员们深知,深奥的宇宙学理论若照本宣科,极易让听众望而却步。于是,他们化繁为简,用生活中常见的气球模拟宇宙,将一个个标记点比作宇宙中的星系。随着气球缓缓膨胀,标记点相互远离的画面,直观呈现出宇宙膨胀的宏大图景,巧妙阐释哈勃定律的核心逻辑——星系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
讲解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结合公式推导与实例分析,从宇宙大爆炸理论溯源,逐步拆解哈勃定律对理解宇宙演化的关键意义。为深化理解,理论授课后紧跟趣味实验环节。参与者分组协作,在气球表面粘贴标记点、测量间距、记录数据。动手操作中,抽象的宇宙学理论变得可触可感。
实操进阶:望远镜观测,触摸星空真实

理论奠基后,实践团转入望远镜安装与观测教学环节,这是将天文知识从“纸面”推向“星空”的关键一步。实践团成员提前调试设备,组装望远镜部件,细致讲解目操作要点。真实的观测体验,让参与者切实感受到天文观测的魅力,也打破了“望远镜操作复杂”的刻板印象,望远镜变成了人人能上手的‘星空窗口’,这是最生动的天文课。”
温情收尾:明信片寄语与调研,传递天文温度
活动尾声,实践团发起明信片创作与天文认知调研,为科普活动注入人文温情。明信片书写区,参与者们执笔抒怀,或写下对宇宙的浪漫畅想;或倾诉对宇宙的疑问 ;或记录活动感悟 。这些寄语,是公众与宇宙对话的心声,也成为实践团珍藏的“天文共鸣”。调研不是冰冷的数据收集,而是倾听公众对天文的渴望,这样我们未来的科普才能更‘对味’。”

此次实践活动,中国矿业大学披星戴梦暑期实践团以“理论授课—实验操作—观测体验—互动调研”的完整链条,构建起沉浸式天文科普场景。从拆解宇宙学理论的晦涩壁垒,到让公众亲手触摸星空;从激发对宇宙的科学好奇,到倾听大众的天文心声,实践团以高校青年的担当,将天文科普落到实处。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播,更是一场科学温度的传递,彰显着高校服务社会、点亮公众科学视野的使命。未来,披星戴梦实践团将继续以实践为翼,在天文科普的征途上持续翱翔,让更多人看见宇宙的璀璨星光,也看见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