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之旅在当此展开。曲阜师范大学“薪火传校史”实践队以“传承茂腔文化,弘扬非遗精神”为主题,旨在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高密茂腔的独特魅力,传承茂腔文化。
探历史脉络,溯茂腔渊源
茂腔,作为山东省高密市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的特点,被誉为“胶东之花”,在2006年5月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古老艺术,承载着高密地区的风土人情,从田间地头的民间说唱,逐步走到艺术舞台,是当地百姓精神文化的鲜活体现。实践队员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热爱茂腔的种子,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借年轻力量,续写非遗传承的崭新篇章。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们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向孩子们介绍了茂腔的历史渊源。茂腔起源于明代中叶的“姑娘腔”“肘鼓子”,是在民间说唱形式“肘鼓子”的基础上,吸收花鼓秧歌的剧目及表演程式逐渐形成的。孩子们看到先辈们围坐田间,以说唱讲述生活,看着这艺术从质朴乡野,一步步融入时代脉络,见证茂腔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变,也让这份文化传承的火种,在孩童求知目光中悄然点亮。
图为实践队员向小朋友们讲述茂腔历史陈冰供图
赏视听盛宴,品茂腔韵味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茂腔的魅力,实践队员们播放了一段经典的茂腔曲目视频。那质朴自然的曲调、委婉柔怨的唱腔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少孩子还跟着节奏轻轻摇摆身体。播放结束后,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对茂腔的喜爱和感受。孩子们说,茂腔的声音像在讲故事一样。
在互动环节,实践队员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茂腔唱段,教孩子们学唱。在实践队员们的鼓励下,他们认真地跟着学起来。教室里回荡着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除了学唱,实践队员们还教孩子们简单的茂腔表演动作,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茂腔的理解,实践队员们更是邀请茂腔传承人讲述了许多茂腔经典剧目的故事,如《罗衫记》《盼儿记》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被剧中的情节和人物所打动。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茂腔的内容,还感受到了茂腔所传达的价值观和情感。
图为小朋友和实践队员跟随老师学习茂腔 陈冰 供图
活动结硕果,传承添动力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一位小朋友说:“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茂腔,今天听了觉得很有意思,我以后还想再听。”茂腔传承人也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社区里的大人们也被活动感染。下班路过教室的上班族,被教室里传来的婉转唱腔吸引,驻足感慨原来身边还有这么有韵味的传统艺术;老人们听闻茂腔故事,回忆起年轻时听戏的情景,拉着实践队员讲述过去村里唱茂腔的热闹场面,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常办,让老手艺重新热闹起来 。这些来自社区成人的反馈,让实践队员意识到,茂腔传承不仅能点亮孩子的文化视野,也能唤醒成年人的文化记忆,成为连接代际的文化纽带。此次讲述高密市非遗文化茂腔的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茂腔,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为茂腔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实践队员积极宣传茂腔文化 陈冰 供图
通过此次的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决心,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茂腔、爱上茂腔,让这朵“胶东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绽放它独特而又格外迷人的魅力。(通讯员 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