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智慧营建·绿映商山"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柞水县老街与住建局,开展融合专业调研与人文关怀的实践。团队先后探访营盘镇老街、石镇村老街,围绕传统老街现状、保护挑战与活化路径深度调研,以青年智慧赋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并与县住建局潘文超局长座谈。
营盘镇老街:新旧交织的烟火图景 实践队首站抵达营盘镇老街。队员们穿行于狭窄整洁的街巷,白灰墙面与深色门窗勾勒质朴底色,老旧民居的岁月痕迹与局部翻新的外置楼梯、墙面修补相映成趣。远处拔地而起的现代楼房,成为城镇化进程的鲜明注脚。传统乡村的简朴韵味与现代改造的实用需求在此交融,老街的静谧感与日常烟火气交织成独特画卷。
营盘镇老街现状、实践队在营盘镇老街合影(来源:成员自摄)
石镇村老街:精准测绘倾听民生冷暖 随后,实践队转赴石镇村老街开展系统性调研。队员们深入街巷,运用卷尺、测距仪、相机等工具,对老街建筑进行细致测绘,全方位记录建筑形制、结构特征与环境数据。老旧木构屋顶与居民自发加盖的彩钢瓦形成视觉反差。部分传统土木屋架显露朽态,而彩钢瓦顶棚、杂乱电线,反映了居民的居住困境。
“这些老建筑是乡村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独特的营造智慧。队员们严谨测绘的同时,更深入居民家中交谈。村民倾诉着改善厨卫设施、房屋安全的迫切需求,也流露出对老街邻里温情与生活方式的眷恋。指导老师强调:“此行核心不仅是记录建筑的‘形’,更要读懂民生的‘需’。未来保护方案,必须在留住乡愁记忆与解决实际居住难题间找到平衡点。”
实践队在石镇村老街测量数据、与村民交谈(来源:成员自摄)
住建局座谈:深挖文化基因共谋保护发展 行程尾声,实践队与县住建局潘文超局长座谈。潘局长介绍了柞水县传统建筑资源与文化价值,指出县内存在多处移民历史聚集地。他重点提及凤凰古镇作为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保存完好的院落、鲜明建筑造型与室内布局,生动体现了江南移民带来的徽派建筑精髓,住建局曾制作古镇全貌复原模型留存历史记忆。
潘局长也坦言凤凰古镇发展面临特色不彰、过度商业化、游客稀少等挑战。目前正协同相关部门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力求突破瓶颈。他强调,柞水老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檩,乃至窗户工艺、墙体砌法、地面铺装等细节,无不凝结着陕南人民适应自然、就地取材的营造智慧,是宝贵文化遗产。
座谈会后,潘局长向实践队展示并推荐了其收藏的柞水县的五册珍贵文献,涵盖人文地理、文学艺术、农耕传统、移民源流、民俗风情等维度,丰富了队员们对柞水文化底蕴的认知。
实践队与住建局潘局长进行座谈(来源:成员自摄)
实践队此行,以脚步丈量古街深巷,用工具记录建筑肌理,借访谈倾听民心所盼。在营盘与石镇老街,队员们体察到传统聚落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及居民改善居住的渴求。与住建局的交流则揭示了文化基因挖掘与活化利用的战略意义。队员们认识到,守护古村镇的“形”与“魂”,关键在于精准把握平衡点:既要运用智慧营建加固危房、改善设施、提升宜居性;更要深挖独特历史文化价值,避免同质化开发,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活化路径。长安大学学子将持续聚焦,汇聚专业力量,为赓续历史文脉、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