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区域特色产业嵌入式发展情况,7月6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万里乡链”调研队前往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的燕京啤酒公司,走进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四川)的自动化车间,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旨在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燕京啤酒在区域特色产业中发挥的经济作用。

产业深植:一瓶啤酒里的乡土脉动
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是燕京啤酒集团2008年在四川南充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作为西南地区首家全程纯生啤酒生产基地,依托嘉陵江优质水源和德国工艺,主打纯生、鲜啤等系列产品,并以绿色生产、纳税贡献和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入区域经济。
“每灌装10万瓶啤酒,就有6万瓶带着‘四川造’的标识走向全国。”在调研中,调研队发现这家扎根嘉陵区十多年的企业,早已与本土深度融合。采访相关负责人得知企业吸纳了超60%区域劳动力,工人超三成家庭收入与啤酒产业链紧密相连,从大麦种植到物流运输形成闭环。
当被问及产业带来的最大改变时,包装线女工张芳芳回答道:“五年前我还在广东流水线,现在家门口上班能照顾老人孩子,工资还涨了三成。”四川燕京啤酒不仅实现了自身企业的发展,而且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两重交响:共振的乡土力量
经实地调查了解到,四川燕京啤酒发酵罐中的酒液取自嘉陵江的江水,在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提到:“好水是酿酒的魂。”四川燕京啤酒采用嘉陵江水酿造,推出“燕京U8”“燕京鲜啤”等产品,形成“清甜爽冽”的四川地域风味。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嘉陵区龙蟠镇、安福镇等地共建12万亩高粱基地,实现酿酒原料100%本地化供应,降低物流成本30%以上。
人力资源部的“燕京工匠”榜上,七张年轻面孔带着相似的印记——都是返乡儿女。“把家乡的啤酒送上世界餐桌,比什么都踏实。”老师傅说道。四川燕京啤酒提供的就业岗位,使许多四川儿女不再需要外出打工,为当地就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四川燕京啤酒通过系统性的人才战略与本土化实践,有效促进人才回归乡土,助力区域振兴。

乡链不息:共生之力的回响
临走前,热心的销售经理赠送了实践队一人一罐啤酒还有燕京啤酒系列的橘子汽水。标签上“嘉陵江水源酿造”的字样,恰好反应了本次调研主题——当产业之根深植乡土,发展便永不枯竭。当龙头企业与基层经济单元形成联结,产业便不再单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与当地企业深度合作,将当地资源深度融合,带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

经过相关方全力配合和调研队团队协作,本次调研任务圆满成功。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意识到,四川燕京啤酒这一区域特色产业与其他经济单元协同发展,始于政府搭建的舞台,成于基层组织的穿引,体现了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为家乡酿酒”。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进一步探索区域特色产业里的振兴密码。(通讯员何希乔 秦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