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盛夏时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怀揣着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忱,奔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他们带着职业教育的专业知识与青春活力,深入乡村一线,探寻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为香山村的未来发展描绘出一幅崭新的画卷。
座谈交流:探寻乡村发展新思路 抵达香山村的第一天,实践团便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与当地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村党支部书记马金柱热情地向师生们介绍了香山村的发展现状。香山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山麓,凭借“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逐步构建起以茶油种植和生态养殖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体系。在过去五年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了惊人的180%的增长,这一成绩令人瞩目。
学校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柱和队员胡建鹏则着重分享了他们在文化振兴方面的成果。他们以“香山书屋”为文化阵地,联合学校各党支部、汉滨区文化馆以及流水镇库区迁建村庄,持续开展“共享经典文化,共建文明乡风”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成功打造了一个多层次的乡村阅读品牌,让书香弥漫在香山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的文化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治理:筑牢乡村安全防线 香山村地处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频发,这对村庄的安全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难题,香山村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一套“网格管理+智慧预警”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实践团在调研中发现,全村被科学划分为12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都配备了“1名党员网格员+2名村民协管员”,形成了一个覆盖全村1500余名村民的全方位安全防护网。
这种治理模式的高效性在极端天气来临时尤为突出。当暴雨等极端天气来袭时,村级应急小组能够迅速响应,优先将留守儿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安全转移至村委会安置点。这种融合“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群众参与”理念的治理实践,不仅有效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成为香山村乡村振兴的坚实安全屏障。
青春力量: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在与驻村干部的朝夕相处和深度交流中,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事业亟需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扎根基层的复合型人才。这正是此次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实践团成员李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更需要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带着专业知识和热情,深入基层,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于是,师生们充分发挥商贸专业的优势,积极为村集体经济组织量身定制电商运营方案,协助当地村企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畅通“山货出山”的渠道。他们深知,只有让农产品走出大山,才能真正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陕工大商贸学院还计划构建“暑期实践+线上服务+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常态化服务机制。未来,他们将在农产品品牌策划、乡村农旅融合发展规划等领域,持续为香山村及更广阔的乡村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青春绽放: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这群充满活力的“95后”“00后”商贸学子,用脚步丈量着乡土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以专业智慧回应时代召唤,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正如驻村第一书记王国柱所说:“当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时,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澎湃活力必将充分释放。”这场跨越校园与乡村的实践探索,正在秦巴山脉深处,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投身国家战略的青春答卷。
香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因这些年轻人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光明。他们的实践成果不仅为香山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更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我们有理由相信,乡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