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春风拂柳”实践团:生态之绿扮靓多彩乡村
作者:李宇航 林建达 张聂彤
山东理工大学“春风拂柳”实践团于7月22日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洼子村进行绿化美化工作,并实地探索树林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关乎着人民的幸福安康,牵系着民族的未来发展。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实践团成员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干事创业的每一个环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勇挑重担、展现作为。
图为实践团成员查看洼子村树林物种的多样性
坚守生态优先,筑牢绿色根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洼子村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做出正确抉择。加强生态空间的保护与修复,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守护好森林、湿地、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让大自然的生态服务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满足洼子村群众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这就要做好乡村的绿化美化工作,打造符合本地资源察赋特点、体现地区优势和特色的乡村景观,营造宜居宜业和美环境。青年干部作为绿色发展的先进动力,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锤炼“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以实际行动守护好山水草木,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乡亲们了解种植乡土植物
洼子村基层干部考虑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在植物选择上充分考虑本地特点和地区差异。经过时间检验的乡土植物,往往更适合培植,管护成本更低。有效开发利用乡土植物,既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又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有助于激发种植、保护的内生动力,形成更大合力。乡土植物能带来真实收益,村民也种植意愿也随之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洼子村生态环境
此次活动中,实践团通过参与绿化美化工作与探索物种多样性,深化对乡村生态保护实践的认知。洼子村在生态优先理念指导下的具体举措,为理解基层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提供现实样本。实践团的实地参与,既助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也为青年群体参与生态保护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落地转化,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