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感悟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增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7月18日,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凉山“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凉山,通过参与彝族火把节庆典、探访建昌古城等活动,全方位体验当地独特文化与民族情谊,在实践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日上午,实践队队员们踏入有着千年历史的建昌古城。脚下的青石板路历经岁月打磨,承载着各民族共生共荣的记忆。队员们沿着街巷一路探访,只见两侧各民族店铺鳞次栉比,彝族漆器、汉族刺绣、藏族唐卡等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浓郁的民族风情扑面而来。
在传统民居院落中,精美的木雕窗棂、石雕门墩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这些建筑工艺既保留了彝族‘三房一照壁’的布局特色,又融入了汉族的雕花技艺,是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见证。”当地向导的讲解让队员们恍然大悟。而在民俗陈列馆内,一件件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展品更具说服力:清代彝汉双语的地契文书、民国时期各族工匠合作打造的农具、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参与建设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各民族在这里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发展的深厚历史。
夜幕降临,凉山大地被欢腾的氛围笼罩,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庆典如期而至。实践队队员们与各族群众一同聚集在广场上,当地群众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彝族的百褶裙、苗族的银饰、汉族的蓝布衫交相辉映,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随后,大家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这里交织,不同风格的舞步在这里融合。在与当地群众的交流中,队员们听到了许多关于各民族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故事,不但领悟到共同利益是促成民族团结的核心驱动力,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的深厚内涵。
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亲身体验中领略了建昌古城的独特魅力和火把节的热烈氛围,更深刻认识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共进的重要性。正是各民族的相互包容、同心协力,才成就了多样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未来,队员们会将这份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融入学习和生活,以更主动的姿态传播民族文化,用实际行动为促进民族团结添砖加瓦,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图供稿丨长安大学赴四川绵阳、凉山“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润千村”暑期社会实践队 黄昱俊 程文烨 韩若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