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探岁月峥嵘、承红色薪火”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历下区解放阁,开展以革命故事传播、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史料研读与群众访谈,深入挖掘红色地标承载的历史内涵,助力青年学子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作为济南重要的红色地标,解放阁与英雄山铭刻着济南战役的珍贵记忆。1948年济南战役中,解放阁所在位置是华东野战军突破内城的关键突破口,见证了解放战争时期大城市攻坚的首次胜利,后被改建为纪念建筑,成为胜利与解放的象征;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1502名济南战役烈士及王尽美、邓恩铭等英烈,是传承“爱党爱军、依靠人民、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精神的重要场所。如今,两地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年均接待参观者超百万人次,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重要纽带。为后人感悟革命精神、延续红色血脉提供了实践基地。
实践首日,团队在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庄严的缅怀仪式。成员们整齐列队,集体默读王尽美、邓恩铭等英烈事迹及1502名济南战役牺牲烈士名录,在静默中感受英烈们为理想信念献身的崇高精神。随后,团队前往济南战役纪念馆,通过参观馆内陈列的文物、图片与文字资料,系统梳理济南战役的历史脉络,进一步理解这场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团队在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济南战役纪念馆合影。
在解放阁,指导老师王子寒带领团队成员登上城墙遗址。结合阁内的战役沙盘、珍贵文物及影像资料,王子寒细致讲解了1948年济南战役期间,华东野战军“军民同心、浴血奋战”的战术部署与战斗历程。为补充历史细节,团队与纪念馆讲解员、管理人员及当地群众展开深入交流。此外,团队还与群众一同唱起红歌,在悠扬的旋律中拉近与当地居民的距离,更自然地收集民间记忆。

图为实践团队在济南市历下区解放阁观看济南战役历史背景。

图为实践团队在济南市与市民合唱红歌。
实践的升华在于行动转化。团队成员化身“红色志愿先锋”,在景区提供义务讲解服务。团队带着调研问卷走进社区,收集到关于红色场馆改进等建议。系列文创产品正在打样。此刻,历史回声与青年誓言在松涛间共鸣,红色薪火的传递被赋予新时代的青春注脚。

图为团队制作的剪纸。
此次实践的深层意义,不仅在于梳理红色文化脉络,更在于搭建起历史精神与当代青年的对话桥梁。从认知层面看,团队通过第一手史料与民间记忆的互证,让“革命精神”变得可知可感,成员们对“济南战役精神”的理解从“书本概念”深化为“情感认同”;从实践层面讲,团队结合调研结果设计的“红色研学路线”“英烈故事短视频”“战役知识问答小程序”等成果,为红色文化年轻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从价值层面而言,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红色基因并非遥不可及的历史符号,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动力——“当站在解放阁上眺望济南CBD的高楼大厦,才真正理解‘敢于胜利’的精神在今天就是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依靠人民’的传统在当代就是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下一步,团队将把实践成果整理成《红色地标教育价值白皮书》,并在校内开展“英雄故事进校园”巡讲活动,让更多青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读懂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成员们表示,将把实践中的收获转化为学习动力,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践行青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