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葡萄酒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如何将科技、生态与文化融合成为酒庄的核心竞争力,正成为众多酒庄探索的课题。7月23日,葡萄酒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河北怀来产区的桑干长城有限公司,开展以“绿色发展与社会实践”为主题的调研与参观活动。作为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发展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桑干长城酒庄不仅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在现代农业与酿造技术的融合创新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场集生态农业、工艺酿造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桑干长城有限公司地处怀来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兼具大陆性与温和特征,拥有年均光照25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的天然优势,是国家级酿酒葡萄优质产区核心地带。酒庄目前种植多个优质葡萄品种,其中以雷司令(Riesling)为代表的白葡萄品种栽培规模较大,展现出对风土气候的高度适应性。通过现场实地观察与技术人员讲解,调研团成员了解到,酒庄采用短枝修剪等科学栽培措施,有效控制葡萄树的生长方向与营养分配,有助于果实糖酸比例的稳定和整体风味的协调。以雷司令为例,这种品种在怀来风土中展现出酸度清爽、果香活泼的典型特征,为酒庄的起泡酒及干白产品提供了坚实基础。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桑干酒庄在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持续投入和实践创新。酒庄率先引入智慧农业管理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水分、气候、土壤水势等数据,实现精准决策与低干预栽培,避免传统农业中过度用水、过量施肥等问题。结合以色列先进的滴灌技术,物联网系统可对每一株葡萄进行定点灌溉和营养投放,最大程度节约资源,据测算可实现节水40%以上。此外,酒庄还严格贯彻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实施16道质量管理流程,从农药施用到采摘入库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确保葡萄的农残检测合格,真正从源头保障葡萄酒的食品安全与品质稳定。在绿色农业不断被赋予科技内涵的今天,桑干酒庄所展示出的系统化、可追溯、低碳化生产模式,不仅代表了行业趋势,也为青年学子提供了观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扇窗口。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还深入了解了酒庄的酿造工艺与品牌文化积淀。展示中心用上万只酒瓶建成,每一瓶都承载着时间的沉淀与品牌的记忆。天花板上方悬挂着1978只酒杯,象征着酒庄建厂的历史起点。展厅中不仅保存了建厂初期的原始样酒、老设备和标志性产品样本,也展出诸如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定制的纪念酒等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产品,成为中国葡萄酒文化演进的缩影。学生们在解说员引导下走进起泡酒车间,深入了解传统法起泡工艺的酿造过程,从瓶中二次发酵到手工转瓶、除渣、补液等环节,无不体现出对技艺的尊重与品质的执着。相比于一般工业化生产线的标准化流程,桑干酒庄在工艺层面展现出更高的精致度和艺术性,这种匠心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调研成员。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生动补充,更是一场触摸产业脉络、体验风土文化的精神旅程。绿色发展理念在桑干酒庄的具体实践,使同学们认识到生态农业并非概念空谈,而是贯穿于种植、酿造、管理乃至销售全链条的系统工程。同时,酒庄对历史的尊重与文化传承的坚持,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葡萄酒行业在融合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之间所经历的波折与蜕变。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所学理论与现实结合,深化对葡萄酒全产业链的理解,在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人文价值与技术创新的融合。绿色是未来农业的方向,文化是葡萄酒的灵魂,而青年正是把握两者之间平衡的桥梁。桑干酒庄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为中国葡萄酒事业积淀了宝贵经验,也为更多怀揣理想的青年提供了值得学习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