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上海骄阳正好,一场跨越校园与职场的对话正在温暖上演。7月16日,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回望历史,工赋新章”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奔赴上海华为公司,开启“玉兰芬芳”校友走访活动。尹昱林、愉滨铨、卫青等五位在华为担任不同职务的优秀校友,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职场心得与成长故事,为学弟学妹们搭建起从校园到社会的“经验桥梁”。

“在西北大学的四年,是打牢专业基础的关键时期。”采访中,校友们多次提及母校的培养对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课堂上的编程实训到科研项目中的团队协作,从图书馆的深夜钻研到校园竞赛的实战打磨,西大“公诚勤朴”的校训早已融入他们的职业底色。
如今,他们在华为的软件开发、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等岗位上发光发热:有人深耕自动驾驶算法优化,有人专注大模型技术落地,有人牵头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西大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面对复杂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抗压能力。”杨琰学姐的话,道出了几位校友的共同感受。面对学弟学妹最关心的职业规划、能力提升等问题,校友们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定制化建议”,每一条都戳中痛点、干货十足:
白文燕学姐建议着重于三个核心方面:一是强调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为其是知识体系的根基;二是突出实践的必要性,指出编程能力需通过大量实操和项目积累来提升;三是点明持续学习的关键意义,因行业技术迭代迅速,主动学习是长期发展的必备素养。
尹昱林学长聚焦计算机行业前沿:“agent、自动驾驶、大模型是当下的热门方向,同学们可以提前关注技术动态,但更要先夯实编程、数据结构等基础。”他特别提醒,职业方向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找到一个核心领域深耕,比盲目跟风更有价值。”
卫青学长则说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简历上的实习经历和项目成果,往往比奖状更有说服力。”他建议学弟学妹平衡好竞赛、社团与学业:“活动是为了提升能力,别让‘忙忙碌碌’变成‘碌碌无为’。”
愉滨铨学长特别强调个人能力的重要性。他结合自身经历与身边朋友的发展历程,让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未来的从业者,直观体会到:在这一领域,个人能力是立足与发展的核心,无论是技术深耕还是职业进阶,其重要性都尤为凸显。
从校园到职场,从西安到上海,空间的距离从未隔断西大学子与母校的联结。此次 校友走访活动,不仅让在校生收获了成长指引,更让校友们重新感受到“西大人”的身份归属感。未来,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将持续搭建校友与母校的互动平台,让NWUer温暖延续,让更多西大学子在前辈的指引下,在人生的赛道上跑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