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既是“七七事变”88周年,也是全民族抗战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7月3日至9日,河北科技大学红色寻根小队赴唐山市乐亭县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开展“重走大钊路”红色社会实践。
7月3日,小队成员们怀着满心崇敬,抵达了唐山乐亭这片孕育了革命先驱的热土。当脚步踏上乐亭的土地,队员们悄悄整理好行囊,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大钊精神的探寻,一场为期一周的沉浸式红色社会实践拉开了序幕。
7月4日至7日,小队成员分为故居组和纪念馆组,分别前往李大钊故居和李大钊纪念馆进行实践。
李大钊故居实践小组走进大黑坨村,聚焦村民调研,穿梭街巷、走进民居,以访谈挖掘李大钊生活片段与精神内核。从李大钊幼年的成长环境,到他回乡时与乡亲的互动,珍贵的回忆在交流中缓缓流淌。这些鲜活的故事,填补了历史课本的空白,让先驱形象愈发立体。调研之余,小队向村民送上关怀,搭建起当代青年与老区人民的情感纽带,还化身志愿讲解员,借故居载体传递大钊精神。
故居组在大黑坨村采访当地老人
故居组给当地老人送去挂面等温暖物资
在李大钊故居,队员们化身志愿讲解员,向游客讲述大钊故事。从故居的一砖一瓦,到陈列的文物史料,他们用生动的讲解,让游客深刻感悟大钊精神的内涵,让红色故居成为传承信仰的课堂。
故居组成员在李大钊故居给游客展开讲解
同一时期,李大钊纪念馆实践小组以纪念馆为阵地,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志愿讲解是小组的核心任务之一,队员们提前打磨讲解词,反复演练讲解流程及讲解姿势、语速等,力求将大钊精神精准、生动地传递给每一位游客。
纪念馆小队成员在进行讲解
7月7日,正值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在长鸣的警钟声中小队成员怀着对历史的追思,展开了对未来的期许,开始了思政微课与红色歌曲MV的拍摄,是小组创新红色传播的尝试,力争将大钊精神传播到每个人心中。思政微课上,队员们结合纪念馆的展陈内容,剖析大钊精神的时代价值,将理论宣讲与红色故事相融合,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红色文化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得更远、更广。
小队成员进行思政微课拍摄
7月8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校长张冬丽、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楠及全体辅导员奔赴李大钊故居与纪念馆,视察指导实践工作。

领导倾听讲解
领导认真观看李大钊纪念馆文物
在故居和纪念馆,领导聆听了小队的志愿讲解,队员们还以创意情景剧、红色歌曲演唱汇报实践成果,将大钊精神融入生动表达。领导对汇报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小队突破传统模式,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用年轻人的方式诠释红色精神,让历史有了青春脉动,不仅为思政教育提供鲜活范例,还拓宽了大钊精神传播路径,勉励大家继续以创新为翼,让红色基因飞得更远。
吴楠书记发表指导讲话
此次实践,红色寻根小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李大钊先生的革命历程与精神内涵,更在与村民交流、为游客讲解、创新传播形式的过程中,锤炼了自身本领,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未来,小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姿,讲好大钊故事,传扬红色基因,让大钊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属于青年的磅礴力量。